律师成功之道之技能篇——完美沟通
张国铁律师
http://beautyzgt.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1213389
做为一个成功律师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剂,它会使人变得活泼,富有进取精神,充满干劲。反之,冷漠、消极的人生态度和生硬的人际关系,会把自己置于重重障碍之中,限制自己的发展。要想成就事业,就要善于沟通,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天下没有飞不起来的气球,如果有,只因它没有“被打气”;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大笨人,如果有,只因他从未“被赞美”!让我们学习多欣赏、多鼓励别人,使我们的“人缘基金”与日俱增!在人际相处中,大家都知道沟通是很重要的一环。但许多人最伤脑筋的却也是:我和别人怎么老是沟不通?沟通是一种技巧,是一门艺术,更需要真诚的心灵和乐观的自信。
21世纪是人际关系的世纪。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所以,做任何事情首先就是做人。只有人正了,他的世界才会正。良好的沟通——让你成为赢家,不全是教你做人,它只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人际管道就无从建立!因为,只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才能让人记住你并与你交往下去,交流和沟通不好,别人根本不希望见到你,没有交往何来关系?!
沟通在生活中显得非常重要。有人说:“生活的品质源于沟通的品质,沟通的品质决定生活的品质!”
现将学习和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好友们分享:
一、沟通是一门技艺
沟通中的红灯
(一)说得太多。1.与人在一起,应该用问问题的方式引导朋友谈朋友感兴趣的话题,多听少说,自己要做的就是点头,微笑:对,对,有道理!真正的沟通高手一定是鼓励对方说,自己只是一个非常棒的聆听者,聆听体现良好的修养。2.幽默,“一克幽默胜过一公斤证据!”3.从对方的谈说中找中对方的需求,满足对方。
(二)直接否定对方的观点。1.沟通中难免有对立的观点。要做的是从对方的观点中先找出可以认同的地方,并加以肯定,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2.从NO走向YES的是普通的人,从YES走向YES的才是成功者。
(三)辩论。1.沟通中赢得争议,失去生意。辩论使双方成为输家!2.“其实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沟通如流水,要顺着对方走,因为沟通就是认同的过程。3.不好回答的问题,可以避实就虚。沟通高手以问答问,难回答的就反问。
(四)自以为是。1.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方也许不这么看。不要强求别人认同你的观点和看法。2.沟通切入不要太快,对方认同你,才会认同你的选择。3.说好听的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五)沟通中语言含糊,容易造成猜疑。1.说话要坚定有力,富于激情和感染力。2.沟通是感觉的传递,传递心中非常好的感觉。
(六)个人情绪不稳定,容易造成沟通失败。所以心态要平和与乐观,积极。
(七)知识储备不足,缺少说服力。要想成为嬴家,先要成为专家!
(八)没有耐心,希望一次成功和解决全部问题。须知,欲速则不达!1.沟通1--2次,成功机会占2%,4--11次成功的机会占80%。2.对方给你几次机会的原因:与你谈话很快乐;可以从你身上学到东西;你有借口与对方深入沟通。
沟通前的准备
(一)了解对方的情况。如果你不准备,你就是在准备失败。
(二)调整你的形象。1.人容易被衣着比自己体面的人说服。2.规范的站,立,行,坐和握手……
(三)调整你的心态。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与借口。
沟通成功的关键
(一)最初的5分钟决定一切。双方刚接触的时候是最重要的,你先入为主地让对方留下好的印象,那么后面的沟通就可以顺利进行。沟通艺术的奥妙就在于扬手起落之间的这“第一笔划”。
(二)消除戒心是沟通成功的关键所在,沟通高手在这步聚花费40%的时间和精力。
消除戒心,建立和谐关系的方法:
1,真诚打动人。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一定是人才。
2,赞美。人在被赞美时最没有抵抗力。牢记:男士和女士不同的“赞美必杀术”。
3,寻找共同点。真正的沟通高手,培养多样的爱好。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4,谈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做聆听者,对方就会产生被重视的感觉,自然乐意与你交往。
5,聆听格外地重要。普通的沟通者只听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而真正的沟通高手会全心身地聆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聆听的作用:让对方知道你重视他(她);让对方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对方有成就感和知己感;让你有深度会谈的快感。人们都有一种希望别人聆听自己诉说的需要,这是人的本质。
6,提升人际吸引力:外貌,人们总是比较青睐外貌有魅力的人;因为长相漂亮,英俊的人更可爱。但如果没有美好的心灵,漂亮的外表也会让人厌恶。性格,人们常常倾慕乐观开朗,助人为乐,富于幽默感,有进取精神的人,因为这种人能给人带来欢乐。能力,人们大都比较喜欢聪明能干的人,觉得与能力强的人结交是一种幸福,并为此感到自豪。不少人常常视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为良师益友。
沟通名言
没有沟通不了的人,只有不会沟通的人!
二、与陌生人沟通
做为律师我们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出击,和他人有效沟通、达成共识呢?这就涉及到很多沟通技巧问题、可以说, 与陌生人谈话是口语交际中的一大难关,处理得好,可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达到有效积累人脉的目的,处理得不好,则可能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
想要有效突破与陌生人沟通的障隘就必须从从找共同点着手,然后找到相应的突破点。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同陌生人间的共同点呢?
1.察颜观色,寻找共同一陌生人相由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一退伍军人乘车同一陌生人相遇,位置正好在驾驶员后面。汽车上路后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还没有修好。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这位退伍军人感到他的这绝活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于是试探道:“你在部队呆过吧?”“嗯,呆了六七年。”“噢,算来咱俩还应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而这就是在观察对方以后,发现都当过兵这个共同点的。当然,这察颜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
2,以话试探险,侦察共同点。
两陌生人之间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试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发现对方特点,找开口语交际的局面。两个年轻人从某县城上车,坐在一条长椅上。其中一人问对方“在什么地方下车?”“到底,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么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亲戚家有事,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从南京来走亲戚的。”经过双方的“火力侦察”,双方对县城熟悉,对南京了解,都是亲戚的共同点就清楚了。两个人发现对方共同点后谈得很投机,下车后还互邀对方做客。这种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实际上也是有其必然因的。
3,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分,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一位是县物价局的股长和一位“县中”的教师,在一个朋友家见面了,主人把这对陌生人作了介绍,他们马上发现都是主人的同学这个共同点,马上就围绕“同学”这个突破口进行交谈,相互认识和了解,以至变得亲热起来。这当中重要的是在听介绍时要仔细地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延伸,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4,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
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需要交际的人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在广州的某百货商店里,一位在南海舰队对服务员说:“请你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看。”还把“我”说成字典里查不到的道地的苏北土语。另一位也是苏北人的在广州某陆军部队服役。听了前者这句话,也用手指着货架上的某一商品对营业员说了一句相同的话。两句字里行间都渗透苏北乡土气息的话,使两位陌生人相视一笑。他们买了各自要买的东西,出了店门就谈了起来,从老家问到部队,从眼下任务谈到几年来走过的路,介绍着将来的打算。身在异乡边的一对老乡的亲热劲,不知情的人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因为揣摩对方一句家乡话而造成的结果。可见细心揣摩对方的谈话确实是可以通过找出双方的共同点,使陌生的路人变为熟人,发展成为朋友的。
5,步步深入,挖掘共同点。
发现共同点是不太难的,但这只能是谈话的初级阶段所需要的。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层的共同点,才能如愿以偿。一个度假的大学生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在一个共同的朋友家聚餐,经主人介绍认识后,陌生人谈了起来,慢慢地二人都发现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看法有共同点,不知不觉地展开了讨论。他们从令人发指的社会现象,谈到产生的土壤和根源;从民主与法制的作用,谈到对党和国家的期望。越谈越深入,越谈双方距离越缩短,越谈双方的共同点越多。事后双方都认为这次交谈对大学生认识社会,对法院同志了解外面的信息和群众要求,增强为纠正不正之风尽力的自觉性都是有益处的。
寻找共同点的方法还很多,譬如面临的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工作任务,共同的行路方向,共同的生活习惯等等;只要仔细发现,陌生人无话可讲的局面是不难打破的。
愿天下陌生人都能相见如故,一往情深。
三、沟通过程中的幽默技巧
幽默是活跃气氛的催化剂
你想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吗?你想在社交场合上妙语连珠、风度翩翩、引人注目吗?幽默能够助你一臂之力。因为幽默不仅可以带给人们欢乐,而且能让你摆脱尴尬,化险为夷。
人们都知道幽默是以智力为基础的,但和机智又不完全相同。机智可以把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在文句上搬弄花样,给人机智聪慧的感觉;而所谓幽默,则是得体的自我玩笑。
幽默可以显示聪明之处,使人倾倒,同时也能激起他人的兴趣;也可以缓和紧张的气氛,使大家相处得快乐、融洽。幽默运用得当,可以使一个敌对的人哑口无言,还可以解除尴尬的局面,赢得别人的称赞。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是有名的幽默大师。有一次,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取笑美国历史很短:“美国人没事儿做的时候,往往就爱想念他的祖宗,可是一想到他的祖父那一代,就不得不停止了。”
马克·吐温听了之后淡淡一笑,以诙谐轻松的语气说:“当法国人闲来无事的时候,总是尽全力地想他的父亲到底是谁?”
幽默有时是文雅的,有时是具有暗示作用的,有时是高级的,有时是低级趣味的。切忌在沟通中开低级趣味的玩笑并自以为幽默。低级趣味的“幽默”一般形如讥笑,而一句普通的讥讽言语会让人当场丢脸,以致双方反目成仇。因此,在人际沟通中,一定要注意幽默的品位与格调。
在社交场合上,如果一味地说俏皮话,无限制地幽默,其结果也会适得其反。譬如你把一个笑话反复讲了三五遍,起初人家还以为你很风趣,到后来听厌了之后,会让人感觉呆板、无聊。
在社交场合上,谈笑也要特别注意,应恰如其分,因地、因时均应适宜。如果大家正聚精会神地研究讨论一个具体问题,而你突然在这时插进了一句全无关系的笑话,不但不会令人发笑,反而让人觉得无趣。
如果你的幽默带着恶意的攻击,以挖苦别人为目的,还是不说为妙。再好的糖衣,如果里面包的是毒药,也会致人于死地。
做一名幽默高手
麦克连·古舒纳说:“捧腹大笑,不算幽默;笑话一箩筐也不算幽默。真正的幽默是以愉悦、趣味的方式强调‘古老的事物’。”
——幽默高手四步曲
要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口语表达应当具有幽默风趣的特征。说起话来挥洒自如、谈笑风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应对自如、出口成趣。所以,人际沟通中不能不练“趣说”。
幽默风趣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而风趣的淡吐能使我们生活得轻松,给我们带来笑声。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笑声,因为没有笑声的生活是一种酷刑,没有笑声的生活不能称其为生活。
当然,幽默风趣并不是油滑、浅薄的耍贫嘴、打哈哈。它是智慧和灵感的闪光,是一种高妙的应变技巧,能含而不露地引发联想,出神人化地推动人们领悟一种观点、一种哲理,帮助人们在瞬息之间摆脱令人尴尬的窘境。更重要地,幽默风趣是一种品味、一种素质、一种特性、一种情怀的有意无意的流露。
要做一名幽默高手,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用“趣味思维方式”捕捉生活中的喜剧因素“趣味思维”是一种反常的“错位思维”,这种人不按照普通人的思路运作,而是“岔”到有趣的那一面去。演说家罗伯特是个光头,有人取笑他总是出门忘了戴上帽子。他说:“你们不知道光头的好处,我可是天下第一个知道下雨的人。”罗伯特并不为自己的“秃头”苦恼,反而“美化”光头。他这是用“趣味思维方式”捕捉自己身上的“喜剧因素”,他的思维“错位”使他想到的和别人就是不一样。
要在瞬息构思上下功夫,掌握必要的技巧幽默风趣是一种“快语艺术”。它突破惯性思维,遵循反常原则,想得快、说得快,触景即发、涉事成趣,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要注意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极度的夸张、反常的妙喻、含蓄的反语以及对比、拟人、移就、对偶……都能构成幽默;另外,选词的俏皮、句式的奇特也能构成幽默。表达时,特殊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半遮半掩、浓淡相宜或者委婉圆巧、引而不发,甚至一个姿势、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都能表达意味深长的幽默和风趣。
——注意搜集俯拾皆是的素材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到处都有许多有趣的素材。这些素材无意识地进入我们记忆仓库的也很多,如果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材料丰富起来。例如谚语、格言、趣闻、笑话等,我们可以提取、改装并加工利用,这样我们的语言就会增加许多趣味性的“调料”了。
譬如有位女教师上了一节课,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她却说:“麻雀哪里能飞得过大雁啊!”这句话包含对自己“启发式”表现不够的自知之明,也是风趣、得体的自谦。而这句话之所以很风趣,正是因为她在她丰富的储备语言里,顺便加了句民谚俗语在里面。
幽默风趣较多运用于应变语境,作为沟通方式的终结,幽默风趣的表达是应该达到的较高境界。通过“趣说训练”,要在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习惯于“趣味思维方式”,习惯于用“错位”语言艺术构成风趣和幽默,并掌握几种常见的幽默表达技巧。通过说俏皮话,调侃、自嘲、讲笑话、说相声等训练手段加以运用,让表达更风趣、诙谐,更有吸引力。
——幽默的力量
有人这样说:“没有幽默感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雎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家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像的。”生活中或社交场合,我们都喜欢幽默,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幽默体现说话者的素养
幽默的人,首先是热爱生活的人。他有智慧、有能力,并且很有气质和教养,对自身充满了无限的信心。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感的表现。”
有一次,美国多家大公司的行政主管,参加了一项幽默意见调查,结果显示:“97%的主管人员相信,幽默在商业界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克雷夫特公司总裁毕尔斯认为:“幽默感是衡量一个领导人是否具有活泼、弹性心智的重要标志。有幽默感的人通常不会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而且有能力决策。”
幽默使你更健康
社会生活中,也许我们面对别人的飞黄腾达,感受到很大的精神压力;也许我们终日忧虑自己的年龄和外表,慨叹青春不再。而幽默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消除烦恼、解除紧张,无论是对工作、年龄或金钱的烦恼。
更为重要的是,笑作为一种简单又愉快的运动,能增进我们的健康。现代医学证明,笑对心脏有益,能调节过低或过高的血压,促进消化功能,增强活力并延长寿命。
当你生病住院或遭受意外伤害时,幽默力量会让你好受一些。一位老妇人在雪地上滑了一跤,跌断了左臂,肩部也脱了臼,她笑着对朋友说:“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千万不要肩膀脱臼,宁可跌断手臂。”
幽默可以缓解冲突,让尴尬难堪的局面变得轻松
人际交往中,难免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或尴尬的场面,恰当地运用幽默,能产生神奇的效果。
公共汽车上,一位女乘客不停地烦扰司机。车子每行驶一小段距离,就要司机提醒她,要在哪里下车,司机一直很耐心地听。直到她大叫:“我怎么知道我要下车的地方到了没有?”司机却幽默地说:“你只要看我脸上笑开了,就知道了。”
还有一个故事,小镇上一家酒馆老板脾气暴躁,听不得半句坏话。有一次,一个过路人在此喝酒,刚喝一口,就忍不住叫了出来:“酒好酸。”老板听后大怒,吩咐伙计拿起棍子打人。这时又进来一位顾客,他问:“老板为什么打人?”老板说:“我卖的酒远近驰名,这人偏说我的酒是酸的,你说他该不该打?”这个人说:“让我尝尝。”刚尝一口,那人眼睛和眉毛都挤在一起,脱口说道:“你还是把他放了,打我两棍子吧。”大家哄堂大笑,一句诙谐的话语平息了一场纠纷。
幽默可以拥有成功的社交
在现代人际沟通中,幽默感越来越重要,甚至被誉为无国籍的亲善大使。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幽默都能使你顺利地改善困难的处境,在社交场合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你成为一个能克服障碍、乐观、能得到别人喜欢和信任的人。
——幽默的技巧
任何人都喜欢聆听生动、形象、幽默、活泼的句子,因为它们总是那么有趣,通俗易懂,听着轻松、愉快。但是谈话生动、妙语连珠,有一副伶牙俐齿的人毕竟不多。因为要能说“好听”的话,必须花相当大的功夫去积累语言的素材,去训练表达的技巧,下面是使你的语言生动的几个常用方法。
语言形象化
语言是一种符号,有时表达的意思很抽象,这时用现实生活中某个常见的东西,或是易理解的事来作比较就容易理解。
旧词新用或推陈出新
有时候由于主管重复多次使用某些词句,部属听久了也会厌烦的。这时适当在旧词上稍稍变通或改变一下说法,就能推陈出新。
恰当运用熟语
所谓熟语,是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及成语等,交谈或辩论中巧妙运用这些熟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说笑话要注意时机,应时应景而说,它有助于调节情绪、活跃气氛。譬如,别人心情不佳,或大家专注于某项工作时,都不是讲笑话的适宜时机。另外要注意对象,最好在熟悉的人之间说。说笑话还要注意不掺杂别人隐私,不要有指桑骂槐的副作用.这样会造成人际关系上的恩怨纠葛。
当然,这些技巧并不只是调节气氛,更多的是能帮你成功地塑造自身的领袖魅力,帮你拉近和部属之间的距离,优秀的主管应当从下面的例子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1860年,美国大富翁道格拉斯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公开羞辱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林肯:“我要让林肯这个乡巴佬闻闻我们贵族的气味!”后来,林肯这个没有专车,自己拉票时搭乘朋友提供的耕田用的马拉车,在发表竞选演说时这样介绍自己:“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去阅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惟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趣说自己,可以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趣事,也可以用谐趣方式介绍自己的性格、脾气、爱好.说说自己的缺点,说说这些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或值得汲取的教训,还可以说说自己一段有惊无险的经历。
笑话,是笑料编成的短故事,它并不强调情节的完整性,只是截取最能令人发笑的故事片断或人物特征,用对话、悬念或者极度夸张的手法来提示生活中的某种不协调,有时并不一定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只是为了博得人们的欢笑。
笑话说得好,能引起哄堂大笑,说得不好,会因为“扑空”而令人失望。所以笑话关键在“说”,“说”要讲究说的技巧。一般说来,说笑话,语言要轻快、活泼,要渐渐引向高潮,就像烧饭一样,要“不到火候不揭锅”,切莫一步到位。
这时要精神饱满,表现出自己对这则笑话的兴趣。但别人被故事引笑时,自己一定要保持常态,眼睛看着听故事的人,沉着地说下去。可以运用一些体态动作辅助表达,要重视笑话的结尾,结尾是令人发笑的关键部分,要讲得更清晰些,说得干净利落。
以上列举的一些技巧、方法是众多语言技巧中的九牛一毛。无论怎么样,讲话、论辩、演讲、报告,在不同的场合,都要把握一个“活用”的原则。只有恰当灵活地运用,才能真正达到妙语如珠的效果。但是,耍真正使你的谈话言之有物,生活必须充满活力且吸引人,你必须有一定的修炼才行,需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累积开始。
累积幽默的题材
幽默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也容易被人接受。
——如何巧妙利用题材
平时,主管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观察人,要善用自己的眼睛看里、看点、看面、看深、看细、看过去、看现在、看将来……总之,要做“有心人”,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题材储存在头脑的“仓库”里,不要让生活中许多生动有价值的材料从自己身边溜掉。
仅仅依靠观察所得的题材是不够的,还必须广泛了解情况,涉猎各种报章杂志去获取信息,这样才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以备不时之需。
讲话时应坚持一个原则:凡是能突出、烘托主题的材料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讲话者自己受感动的题材,听者也会感动。
讲话时选用的题材,最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般地说,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新、实、趣、道。新就是要有新人、新事、新成果、新情况,反映新面貌,讲出新世“道”;实是具体、实在,使听众感受得到,而不是什么空洞抽象的说教;趣是有动人的情节,能引起悬念,活泼风趣,具有幽默感;道是富有规律性、逻辑性,使听众感到有条有理,心悦诚服。说话时选用典型生动的题材,
那样才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表现主题。
只有题材真实,主题才能站得住脚,才有说服力。如果题材虚假,或者编造题材,或者选用偶然的、个别的、表面的东西作为题材,那样就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所说的话也将意义不大。
题材的真实离不开题材的准确可靠,它包括准确的人物、事件、情节、经验、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对撰写演讲稿所用的题材,必须是经过认真调查、核实过的,如果条件许可,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第一手题材,不要使用那种一味追求“生动”、“吸引人”以及所谓“合理想像”、“添枝加叶”的做法。
——累积题材的方法
知识是说话的建构题材和资本。一个人话说得好不好、修辞如何、说得通不通、对不对,都是直接、间接与其拥有的知识有关。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展开丰富的谈话,如果与别人做长时间的交谈,必然会内容空洞,枯燥乏味。
但知识无法学习一段时间就够用一辈子,所以必须时时去吸收新的知识,并用既有的旧知识去粘附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增长、更新。平时积累知识作为以后谈话的备用资料,再在听、谈、看和读的过程中吸收或扩展自己可用的知识,乃至分析、提炼对手的谈话以为己所用。
在看报纸、杂志时,把有趣的知识性新闻记一两条,渐渐地,你便会记得不少有趣的事了。只要坚持两三个月,你就会发觉你的脑子里装了不少知识,思想也比以前丰富了,到谈话的时候,这些平时“捡来”的知识就会跳出来,帮助你,佐证你的谈话,充实你谈话的内容。
除了从报刊杂志上累积,还可从每天听到的事中有意识地整理一两件,把它装进脑子。总之,不要让这一天什么都没记着就过去了,总要给自己留下点将来有用的资料。
谈话就是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想。因此,要经常注意和关心周遭发生的事,对所见所闻,有意识地去研究,尽量去了解它们的意义,用心体会它们,而不要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让它们从耳边、眼前溜走。
吸收了大量的信息之后,就用自己的观点做出评判,用自己的情感做出分析,从而整理出对这些事的看法和感想。久而久之,你的心中就自然而然地充满了要说的话。只要谈话上有所需要,就会纷纷涌现出来,滔滔不绝,如此就不会因为没观点可发表或没感想可抒发,而说不上话或无话可说,也不会因为不能适当且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苦恼,在谈话过程中,注意倾听对方的话,吸取其有用的内容,把它重组变化一下,形成自己谈话的资料。
炎热的夏天,中士带领着一队新兵在进行刺杀训练。士兵们个个无精打采,中士不得不暂停,向士兵们训话:“你们听着,这些稻草人就是你们真正的敌人。他们烧掉了你们的房子,杀害了你们的父母,抢走了你们的姐妹,偷走了你们的钱财,并且喝光了你们家里的威士忌!”
中士刚说完,一个士兵端着步枪,瞪着血红的眼睛,冲着中士大声问道:“中士请你告诉我,是哪一个喝光了我们家的威士忌?”
一段幽默风趣的话不仅能引人发笑,而且还能强化双方交往的愿望,引发谈话的兴趣,使你更容易达到谈话的目的。
说话幽默风趣不但能给周围人增添快乐,更使自己的话带有深刻的哲理和启迪性,具有诱人的魅力。西方人常把幽默看成文化教养水平高低的标准。俄国文学家契柯夫就说:“倘若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做幽默,那他就不会很有出息,纵然具备某些天赋异禀,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
其实幽默风趣不是天生的,风趣幽默若表现得当可以产生轻松和谐、生动形象的效果。幽默本身是用滑稽形式表现对客观事物的透彻认识。所以幽默感可以培养,但不能像识字那样能现学现用。幽默感必须随着知识的增长逐渐养成。但仅是知识增多还不够,而必须对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可以触类旁通、深入浅出;还要随机应变,针对情境的特点,选用形象化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加以表演。
幽默风趣不是浅薄的油嘴滑舌,插科打诨,而是用轻音乐的形式表达深刻的认识,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
幽默有时不仅是调侃别人,还要善于自嘲,有时要在善意的微笑中把旁人和自身的缺点揭露出来。如果没有一颗豁达开朗的心是很难做到的,幽默是在可以正面表述的情况下顺乎自然地选用轻快、滑稽的表达形式。
为了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首先不要把面临的事情看得太严重,似乎碰触一下就会发生地震;而要敞开心胸,能容纳世间一切公平与不公平、欢乐与不欢乐。不仅如此,还要善于苦中作乐,从不公平中找出公平,这样,你的心情便永远不会觉得压抑、低沉,而处于“海阔天空任我邀游”的状态。
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还要学会嘲笑自己。在自我嘲笑中,可以从很平常甚至很难堪的事情中,散发出想像的火花,产生高品味的幽默,与此同时,还可消除别人对自己的嘲弄。
例如肥胖,对爱美的女性来说,都是件极不开心的事。如果是心眼小的人,甚至会忌讳别人说肥呀胖的,把自己小心地藏起来。但豁达开朗的人却不这样,她们敢于嘲笑自己的肥胖。一位著名的美国女演员这样幽默自己肥胖的身体:“我不敢穿上白色的游泳衣去海边游泳,若我一去,飞过上空的美国空军一号会大为紧张,以为他们发现了古巴。”
幽默风趣常用影射、讽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在微笑里体验生活的哲理或事物的性质,以揭露或歌颂某种社会现象。
俄国著名生物学教授弗·奥·格瓦列夫在一次讲课时。有个学生突然故意捣乱,学起了公鸡的啼叫声,顿时引起课堂里哄堂大笑。这时,教授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说:“我的这只表误时了,没想到现在是凌晨。不过,同学们请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低等动物的本能。”
有意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或作用等,在幽默风趣中启发人去思考。要成为一个优秀出色的人,拥有幽默感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及在上司与下属的人际沟通中畅行无阻。
炒热气氛的十个秘诀
在人际沟通中,人们都希望出现令人欢乐的场面,而能够制造欢乐气氛的人则最受欢迎,以下十个方法能帮助你成为社交场合上受人欢迎的优秀人物。
——夸张般的赞美
老朋友,新同事见面后,不免介绍寒喧一番,这是个极佳活跃气氛的机会。借此发表一番“外交辞令”,把每个人的才能、成就、天赋、地位、特长等,作一种夸张式的炫耀与渲染,这使朋友们感到自己深深地为你所了解、所倾慕。
尤其是利用上述这种方式把朋友推荐给第三者,谁也不会去计较真实性。但你却张扬了朋友们最喜欢被张扬的内容,这种把人抬得极高,但没有虚伪、奉承感觉的介绍,会立即使整个气氛变得异常活跃。
——引发共鸣感
朋友、同事相聚,最忌讳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家当听众。成功的人际关系中应是众人畅所欲言,各自都表现出最佳的才能,作出最精彩的表演。
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能引起大家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气氛才会热烈。所以,你若是社交活动的主持人,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好恶、最关心的话题,最擅长的拿手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冷场。
——有魅力的恶作剧
善意地、有分寸地取笑、调侃朋友并不是坏事,双方自由自在地嬉戏,超脱习惯、道德、远离规则的界限,享受不受束缚的“自由”和解除规律的“轻松”,是极为惬意的乐事。
恶作剧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它起于幽默,导致欢笑,人们在捧腹大笑之后,会深深地感谢那个聪明的、快乐的制造者。
——寓庄重于诙谐
社交中需要庄重,但自始至终保持庄重气氛就会显得紧张,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同样可以表达较重要的内容。
——提出荒谬的问题并巧妙应答
生活中,总是一本正经的人会给人古板、单调、乏味的感觉。交谈中,不时穿插一些朋友们意想不到的、貌似荒谬而实则极有意义的问题,是很好的一种活跃气氛的方法。
也许会有人时常问你一些荒谬的问题,如果你直斥对方荒谬,或不屑一顾,不仅会破坏交谈气氛、人际关系,而且会被人认为缺乏幽默感。学会提出引人发笑的荒谬问题并能巧妙应答,有助于良好社交气氛的形成。
——带些“小道具”
友相聚,也许在初次见面时打不开局面,而陷于窘境,也许在中间出现冷场。这时,你随身携带的小道具便可以发挥作用。一个精致的钥匙链可能引发一大堆话题;一把扇子,既可用来扇风,又可题诗作画,也可唤起大家特殊的兴趣,小道具的妙用不可小看。
——制造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漏洞
漏洞是悬念,是“包袱”,制造它,会使人格外关注你的所作所为,精力集中,全神贯注。待你抖开“包袱”之后,人们见一场虚惊,都会付之一笑。
——适当贬抑自己
自我贬低、自我解嘲,这种战术是最高明的,往往是老练而自信的人才采取这种方式。贬抑会收到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效果。众人将在哄笑声中重新把你抬得很高,自我贬抑既可活跃气氛,又能博得他人好感。
——故意暴露一下“缺点”
在社交生活中,你可以偶尔故作滑稽,或搞出一副衣冠不整的样子、或莽撞的样子、佯装醉汉、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等等。
这些“缺点”,平时在你身上不常见,人们突然观察到这种变化,会有一种特殊的新鲜感。你的收得拢、放得开的举止会令人捧腹大笑,使大家对你刮目相看。
——不妨伤害一下对方
经验证明,彼此毕恭毕敬未必就没有矛盾,而平日吵吵闹闹的夫妻可能会更亲热。朋友间也是如此.若心无芥蒂、毫无隔阂,开句玩笑,贬低一番对方,互相攻击几句,打几拳、踢两脚,并不是坏事,反倒显得亲密无间。诙谐、戏谑中的“君子风度”,最能活跃气氛。
当然,若要使人际沟通中的气氛理想,除在形式上做文章外,最主要的还是内容的新颖、别致。内容本身充满活力,沟通才会活泼、欢乐。
四、有效克服沟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入际交往。每一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但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最常提到的问题如:“我怎样才能使别人喜欢我?”或者“怎样才能消除自卑感?”还有“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等等。还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体会不到人际交往的快乐?”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颇受好评,很得“人缘”的人一般具以下特点:乐观、聪明、有个性、独立性强坦诚、有幽默感、能为他人着想、充满活力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特点都具备才能有好的人际交往。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太受人欢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私、心眼小、斤斤计较、孤傲、依赖性、自我中心、虚伪自卑、没有个性等等。有了以上的参照标准,大家就可以对照自己,扬长避短。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不能丧失掉自我。阿谀奉承,随声附和并不能换来良好的人际交往。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估价自己和别人。古语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贵”,为何“贵”,贵,说明其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的确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我估价中,对交往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和自傲。
自卑,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估价,进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不入。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所以,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别处的辉煌来弥补,大可不必自渐形秽。
其次,要正确地与人相比,自卑心重的人往往很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可是他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迫的勇气,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盖全。其实,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见贤思齐应当鼓励,这其中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子”原则,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自傲与自卑相比,也源于错误的自我估价,自傲者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会较为自卑。自傲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有利于客观评价自己,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 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
第二,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班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