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名度是律师成功的充分条件
张华 邦道律师事务所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http://www.bdlawoffice.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20
由成功推出勤奋,那么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由什么能推出律师必然能成功呢?我认为:律师的专业知名度是律师成功的充分条件。
年轻律师,还没有出名也未成功的律师,我们来探讨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充分条件。如果你具备了,不必着急,成功就在眼前;如果你没有具备,那就沉下心来,积极准备条件。
上周,我曾走访了北京市律师协会监事会总监事赵小鲁律师,谈到年轻律师的职业规划时,他有一段话,我非常认同。他说:如果一个年轻律师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为公司法方面的,那么,就把有关公司法的所有法律法规收集一起,认真学习、专研;随后收集、整理有关公司法的案例,把案例分门别类,逐个推敲,然后找出法律空白;最后一项就是填补空白了。如果你能填补这个空白,那么你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成了专家自然成功。
未成功的律师大多很浮躁,赵小鲁律师说的是一项专业工程,它需要律师付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血,一个律师要把一个专业研究透,研究出成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任何浮躁与急功近利都有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这些年,说起名字能让业界人士称道的成功律师如金杜所的王峻峰律师、中伦金通所的张学兵律师、君和所的武晓骥律师、大成所的彭雪峰律师,还有刚才提到的赵小鲁律师,他们的年龄均在45岁以上,就是上篇提到的王才亮律师与武绍智律师,年龄都超过了45岁。这些执业律师都是中国恢复律师制度后第一批从事律师职业的律师,历经20多年,从万金油律师转型为专业律师,从专业律师最终成为律师中的佼佼者。不是每一个早期律师都能成功,我身边就有不少的例子,他们不善于转型为专业律师,不成为专业领域的领航者,必将被市场的专业化分工而淹没。
现在,大批的后起之秀,他们更注重专业的积累与沉淀,大有后来者具上的气势。如大成所的于绪刚律师,北大金融法博士,在证券行业也积累了数年。他说,在北大读金融法博士就是为了将来做律师,到证券机构工作,也是为了做律师,积累完成后,他毅然做了一个为资本市场服务的律师,短短几年,著书不断,成为资本市场中的新一轮实力派领军人物。
如果说于绪刚是30多岁成功律师的代表,那么,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更年轻的具有专业知名度的律师出现。
我承认,短期内成为一个具有专业知名度的律师也有可能,如近两年有些名气的婚姻律师-王芳。去年,我去走访她的时候,正赶上她从一个所出来到另一个所执业去,据说是因为业务不少,原来的所空间有限。我们聊了一会,我的直觉告诉我,这确实不是2005年我在中国第二届青年律师论坛上看到的王芳了,那时的她稚气而激情,给大家朗诵了一篇散文诗,尽管主持人介绍说她办了一个婚姻网,是律坛新秀,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没有记住她的名字。后来她接连出现在媒体上,并以美女律师称号走红婚姻市场。一两年能被媒体促成婚姻律师新秀,恐怕只有在北京、上海等人口密集、离婚率高、媒体发达的城市能够实现。她的成功能否持续,就看她的专业素养与实力能否一直在提高了。
不少律师梦想着一夜成名,他们不顾执业道德,欺世盗名的有之,能虚作假的有之,诋毁同行的有之,不一而逐。这样的律师即使有了一些浮名,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更多的优秀者取代。
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而废于嘻。专业化分工是市场趋势所致,更是市场对律师的要求,迎合市场分工,勤奋地做一个专业领域内的佼佼者,是律师成功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