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演绎真实的“谎言”
【21世纪网】朱旭冬 环球企业家 2010-06-01
核心提示:有人将《非诚勿扰》精辟地概括为:“集合了连续剧和系列剧的特点”。只要配对没有成功就一直留在台上的女嘉宾是“连续剧”,而每期不同的男嘉宾则是“系列剧”。
现在提起《非诚勿扰》,大概很少有人再想到冯小刚、舒淇和北海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知道,不就是江苏卫视那个相亲节目吗?”甚至有人会津津乐道起该节目里的一些标志性人物,比如那个因一句“宁愿坐在宝马里面哭”而出名的“拜金女”马诺。
这档播出不过四个多月的婚恋交友节目正在以难以想象地速度蹿红,其收视率已击败湖南卫视开播十年的王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就连节目制片人王刚也对本刊说:“真的没想到会这么火。”
婚恋交友节目并非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早在1998年,湖南卫视与上海电视台就分别推出过《玫瑰之约》和《相约星期六》,但《非诚勿扰》成功将旧瓶装进新酒。节目中每一位男女嘉宾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如果你是第一次观看,女嘉宾的大胆言论或许会让你惊讶得张大嘴巴,进而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绝非以往单纯营造温馨、浪漫的相亲节目。在几个已经可以称之为家喻户晓的嘉宾们的贴吧和新浪微博上,已聚集无数访客,且不乏极端支持者和反对者的针锋相对——这样的火爆程度让人想起当年的《超级女生》和《快乐男生》。彼时,正是这两档节目拉开中国草根娱乐文化的序幕。
事实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除了高居不下的收视率,在百度5月10日“搜索风云榜”电视节目分类的排行中,《非诚勿扰》搜索量高居首位,几乎是第二名的四倍。这当然也引起百度的注意和兴趣。5月22日,江苏卫视将与百度合作举办《非诚勿扰“众里寻她千百度”》专场。据说,当日除了通过贴吧报名的网友和百度的员工将登上相亲舞台,百度还将换上特地为此节目设计的LOGO。如果确实,这将是百度首次为一档电视节目改换LOGO。
“连续剧”与“系列剧”
有人将《非诚勿扰》精辟地概括为:“集合了连续剧和系列剧的特点”。只要配对没有成功就一直留在台上的女嘉宾是“连续剧”,而每期不同的男嘉宾则是“系列剧”。 最吸引观众的并非形式上的新颖,而是男女嘉宾鲜明的个性、情节的意外冲突以及主题上对当下社会热点的反映,比如贫富差距拉大背景下凸显的“富二代”和“拜金女”现象。颇受争议的马诺和出现在3月份节目中的一位极为嚣张的出身富裕的刘姓男生便是典型代表。
实际上,因为《非诚勿扰》中常常出现的一些堪比虚构故事的强烈戏剧性,也让其陷入“作假”的质疑。对此,王刚表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交锋和冲突,确实是通过策划产生的,但却绝不是人为写台本硬做出来的。”
王刚所言的策划体现在很多地方,节目环节设置便是其一:每期台上都会有24位女嘉宾,5位男嘉宾。男嘉宾依次上台,先暗自选中一名“心动女生”,在之后的四个环节中,分别展示个人简介、情感经历等,而女嘉宾则通过亮灯或灭灯的方式选择是否愿意与其交往。如果直至最后一个环节还有女嘉宾为男嘉宾亮着灯,那男嘉宾反转过来享有主动选择权。而在这其中,选择与被选之间就产生了竞争和冲突。
传统相亲节目会给每位嘉宾均等的时间来展示自己。但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由24位女嘉宾来选择一位男嘉宾,在这些女孩中便制造出激烈竞争。如果她们不勇于表达喜恶和自己,便无法引起男嘉宾注意,甚至露脸镜头也不会有几个。而男女双方的喜恶理由一旦交锋起来,争议话题就很容易形成。为了让观众将精力聚焦在嘉宾个性上,节目中还刻意摒弃了以往同类题材中惯用的诸如“粉丝团”和“亲友团”的设置。在节目组看来,这些安排不仅集中了内容、制造了冲突,也符合中国人相亲的逻辑和心理。
某种程度上说,《非诚勿扰》同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和《快乐男生》一样,都是依靠炮制一批颇具话题性的草根明星而迅速引起关注。这使得嘉宾挑选变得尤为重要。据王刚介绍,无论男女,每位嘉宾都经过“百里挑一”的甄选。在参与节目的报名表中,除了姓名、年龄和婚史等基本资料,每人还需填写独特的经历、与众不同的特长及爱好、私人小怪癖等等——正是这些信息帮助节目组挖掘出报名者的独特之处,从而为接下来在节目上的吸引眼球累积素材。据百度市场部刘皓雷透露,5月初《非诚勿扰》来百度招募男嘉宾时,就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需要具有话题性的经历或特点”、“节目播出后可以吸引社会上、网络上广泛的关注,形成巨大的媒体影响力”。
为获得合适人选,《非诚勿扰》的五个导演每天从早到晚10余个小时里,会“面试”上百人,至少1000个人里才能找到凑足一期节目的嘉宾,这样的竞争激烈程度并不亚于挑选演员。栏目组力求嘉宾类型多样化:收入的高低、职业的贵贱、长相的美丑……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则衍化为一个个颇具有代表性的标签:“富二代”、“拜金女”等等。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媒介专家认为,《非诚勿扰》的社会影响力已大大超越婚恋交友节目的范畴。每一期播出后,节目中有所交锋的话题,诸如“找男朋友是不是一定要求有房有车”、“应不应该歧视农村媳妇”等都会迅速在人群中蔓延开来。而这些,正是当下这个多元化而浮躁的社会各色价值观和婚恋观的碰撞。
除了这些“主角”外,《非诚勿扰》受到追捧还得益于两位同样出彩的“配角”——主持人孟非和心理专家乐嘉,他们共同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乐嘉幽默诙谐,往往通过嘉宾极为感性的言行举止对性格进行理性分析,给予男女嘉宾建议,达到“拨云见日”或“火上浇油”的效果,推动节目进入高潮。主持人孟非则是另一个“平衡”节目风格的关键。孟非之前主持的都是社会民生类节目,台风沉稳。起初,不少观众质疑这会削弱节目的娱乐性。但事实证明,正是这样一位稳重的主持人穿插其中,让这档节目没有流于纯粹的娱乐整蛊。“婚恋包含很多社会话题,所以要求主持人要是一个有一定社会阅历、语言和思维方式比较成熟的男人,最好是有婚姻经历和孩子的。”王刚说。
其实,类比起来,力图触及社会各个热点的《非诚勿扰》更接近《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等一系列描写“80后”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热门电视剧。这一群体在《非诚勿扰》嘉宾——当然还有观众中——占据了相当大部分。眼下,他们已不再是“年少轻狂”的代名词,而开始日益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掌握话语权。或许也正因为如此,《非诚勿扰》不仅让嘉宾开设个人博客、甚至更时髦的新浪微博,还与相亲网站以及百度网站开展广泛合作,试图围绕《非诚勿扰》打造一个平台或是一个社区,将相亲从电视上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向“幸福”转型
近几年,各省级卫星电视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阶段。一方面,占据垄断地位的中央电视台,加上中国对新闻管理方面的政策,无形中已经封堵了地方电视台以“新闻为本”的路线。另一方面,最近刚刚实行的“限播令”以及版权等问题,也制约了它们在影视剧方面的作为。因此,省级卫星电视台的角逐基本在综艺娱乐节目的层面上展开。 而在这一领域,从早期湖南卫视依靠明星效应火爆起来的《快乐大本营》,到其随后开启平民娱乐热潮的《超级女生》和《快乐男生》,再到前一阵以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为代表的歌唱类节目的异军突起,中国观众在口味的转化过程中,面对同质节目跟风而上极易陷入审美疲劳,正在变得越来越挑剔。而这自然对电视台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挑战。用江苏广电总台台长周莉的话说,这需要一些自我否定的“破坏性创新”。
比如,王刚在接手《非诚勿扰》之前是江苏卫视歌唱类栏目《谁敢来唱歌》的制片人,他在去年底看到节目收视率下降时,开始意识到这类节目正走向颓势:“在同类节目泛滥的时候,大家渴望看一些新东西。”王刚发现,单位里许多“80后”的未婚同事周末都会去相亲,而平时年轻人的谈话中也不乏“剩男”、“剩女”之类的名词,于是,原班人马转而去做一档相亲节目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正继承了江苏卫视的传统优势。2004年,在周莉出任台长一年后,江苏广电集团把江苏卫视定位为情感特色的综合性频道,并推出了以《人间》为代表的一系列情感类节目。两年后,其收视率就从彼时还不如周莉原来所在的南京市级频道,迅速攀升至全国第六。
2008年江苏卫视正式实施面向全国的策略,同时也开始酝酿将“情感”升级为“幸福”。今年年初,通过《非诚勿扰》这张“名片”,江苏卫视正式确定其“情感世界,幸福中国”的定位。目前,其已有78%的收视人群来自外省,而今年南京电视台也把广告经营权交给江苏卫视。
除了品牌策略上的改变,江苏广电集团的内部组织构架也发生改变。广电集团于2007年在卫视和其它较小的地面频道实行频道制,但对其它频道实行的却是模拟利润中心制。卫视的频道总监景志刚同时担任总台负责运营的副台长。这样既确保了卫视能够更好地面向全国,也避免了同其它地面频道之间的内耗。另外,江苏广电集团也将内部资源和职能部门进行整合,让更多制片人能更加贴近第一线。
眼下,周莉已经从一个管理者调整为更多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江苏卫视制作《非诚勿扰》时,她再也不用像2003年地面频道推出《绝对现场》时那样,亲自参与节目策划,并与同事一起熬夜到凌晨两点。对于处在一线的王刚及其团队,她已完全放心。
目前,江苏卫视正依托《非诚勿扰》的成功,进一步推广其定位,并进行频道包装,力图打出“幸福的组合拳”。比如不久前热播的《老大的幸福》,就是其请电视剧公司专门制作的主题电视剧。
或许是之前曾以湖南、上海、北京等众多电视台作为标杆和学习模板,江苏卫视深知不进则退的道理。“如果我们的节目有幸成为卫视第一栏目,我们还会提醒自己不断注意突破自我问题,要不断创新。”周莉表示。
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xMMDAwMDE4MDEx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