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为什么纪念胡耀邦?
《在线律师》网特约撰稿人 杜蘅
2010年的4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再回兴义忆耀邦》的文章,纪念胡耀邦逝世21周年(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报导了该文,相关新闻报导链接如:http://www.eeo.com.cn/Politics/beijing_news/2010/04/15/167556.shtml)。民间纪念胡耀邦逝世是常有的,但总理公开纪念他,则是一个极为罕见的举动。我们不禁要问:总理为什么要纪念胡耀邦?上意难测,我们只能就文章本身呈现在公共空间中的情况,就文章自身包含的具体内容来作出分析。
总理纪念胡耀邦,不言而喻,表示胡耀邦是值得纪念的。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应该找出总理认为胡耀邦值得纪念的地方在哪里。自然,一篇报刊文章篇幅有限。让我们假设:总理心中认为胡耀邦值得记取之处很多,难以在有限的篇幅里写尽。由于总理在《人民日报》亲自撰文的频率是极低的,因此,他在上面发表文章,必是慎重考虑的结果,其中的内容必定经过反复推敲——以上述解释原则为前提,如果我们比较一下温总理的文章与民间对于胡耀邦的纪念,我们会发现总理的文章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突出的是胡耀邦的品德,而不是胡耀邦的政治见识。民间把胡耀邦值得纪念的地方主要放在他的政治见识之上,以他对于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对体制改革和反腐的必要性等方面的意见与判断作为他政治形象的表征。与之相对,温总理的文章通篇回忆的是胡耀邦感人的品德,是他为人民服务的亲民领导形象。在文章的一开头,总理所回忆到的就是胡耀邦“诚挚坦荡、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胡耀邦深入基层、关心民生、走群众路线的方面,能够激起温总理如此大的共鸣。因为很明显,温总理本人即是一位树立了平易近人形象的亲民领导人。
这是其一。其二,温总理的文章还有第二大特点。也许是出于所谓文如其人吧,这篇文章本身就在追求一种平实和亲切感。我的意思是说,文章是从具体的人事物着手来写的,写的都是活生生的细节。不过,更恰当地说,这第二个特点在于:这篇文章是一篇私人性的纪念文章,虽然他出自国家总理之手。不但它的风格是上面说的那样“平实真切”,它的内容也是如此。文章记叙的主要线索,就是温总理与胡耀邦之间的公务及私人往来(注意,在文章叙述胡耀邦的时候,我们最好意识到这个事实,那就是,温总理在当时陪伴胡耀邦左右——因为文章所写的,都是总理当时亲见亲历亲闻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章虽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要闻”栏目,但它的性质本质上是私人回忆而已,其中既未涉及重大政治理论命题,也未谈到重大的实践问题。
第三个特点——这里不是批评总理,虽然我的确觉得文章在这一点上写得有些不合适——文章末了不再是胡耀邦如何如何,而是总理自述自己做了什么。在胡耀邦生前身后,总理都对其关心有加,可见总理对胡耀邦之肯定及敬重之意。但是说实话,作为读者,我认为,一篇纯粹的纪念文章是不需要像现在这样,接近末尾加上一段,说作者自己的作为的(若说写作上的缺陷,不妨还指出另外一处,那就是,总理既在文章中指明是考察西南旱情,为何只写到当地的高楼万丈呢)。加上末尾这段,从纪念文章的角度看,属于虎头蛇尾。但是,这里不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地方。倒数第二段毕竟写上了,文章也因此不再是单纯的纪念——因为你看,到接近尾声的时候,文风变了,不再是亲切的记忆,而是在罗列事迹,已经接近政府报告的味道。那么,不是纪念文章,它又到底是什么?
以上三个特点,总括起来就是它的三个主题:亲民路线的共鸣,两人之间的历史联系,以及总理对逝者所尽的人道。总理为什么要纪念胡耀邦?这个问题须从文章的三个特点来作综合分析。我相信,三个特征有其内在的联系,共同传达着重要的信息。至于这些信息具体是什么,聪明的读者自当有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