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聚焦社会百态聚焦社会百态 戳穿高招骗子的美丽谎言〖社会百态〗 据去年新华网长沙8月30日电,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高考招生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吴立辉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今年高考过了,录取又来了。那些打着种种旗号招生的骗子又开始活跃起来。在此,给高考家长提个醒:高考招生期间,谨防高考招生骗子。〖聚焦〗 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国家机关的严厉查处,高招骗子们不但未见减少,反而以更主动的姿态、更高昂的价格出现在低分考生身旁,且价格似乎越涨越高,从前几年的数万元涨至十万、甚至数十万元。在法治阳光下,招生政策和制度渐趋严格,高招诈骗何以屡屡得逞?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高招骗子骗术“精专”,家长考生真假难辨。
高招骗子常采用以下“作战”手段:冒充高校人员诈骗,混淆教育形式拐骗,声称"低分高录"哄骗,谎称"内部指标"诱骗,他们真可谓 “绞尽脑汁”、“殚精竭虑”。高招骗子动辄许诺:高考成绩低于省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种种“社会关系”让这些学生进入正规本科院校就读,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书。由于家长不懂内情,被骗子们的花言巧语蒙蔽,心想只要孩子能上大学,拿到国家承认学历的文凭,就万事大吉,就可光宗耀祖了。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进高招骗子自主勾画的“象牙塔”,受蒙蔽的考生到了学校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这些虚幻的“象牙塔”基本是各院校举办的各种助学辅导班,有些虚化的什么内部名额根本不存在,怎么可能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文凭?
2、部分考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以致“饥不择食”,上当后甘愿吃“哑巴亏”,令高招骗子有机可乘。
如今,独生子女占相当大比例,父母倾其心血,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培养子女身上。备考的一年中,家长的焦躁情绪比考生更甚,寄全部希望于子女之身,大学就是孩子成才的必经之路,否则,孩子的一生就会惨淡无光。高招骗子更是抓住家长的心理,看准很多分数不甚理想的考生及其家长下手,此时,家长感觉绝处逢生,更是紧紧抓住救命稻草,为能让孩子金榜题名,“不惜血本”,“心甘情愿”成为骗子的囊中之物。一些家长受骗后,碍于面子,不愿向媒体和有关部们反映,无形中为高招骗子提供了“保护伞”,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还令更多无知家长“前仆后继”。
3、社会上很多人对高等教育机制的认知存有误区。
面对中国日益紧缺的技术性人才,我们多数人还是牢牢坚守非大本不上的旧观念,进非本科院校就读,不算是接受高等教育。入高职就读,更感觉蒙羞。于是,家长不惜“血本”将子女拖进大本院校,结果一些分数不甚理想的考生及其家长就成了高招骗子的猎物。家长对大学教育机制认知的错误,为高招骗子行骗提供了心理认同基础。高中毕业后,继续接受正规大学教育,就属于高等教育。家长不应死死坚守大本这块盾牌,根据自己孩子的高考分数,选择合适的院校,培养社会紧缺的技术性人才,将来孩子毕业时,就业也不会太有压力。
4、现阶段的各项高招政策规定还不是很完善。
骗术的横行并非空穴来风,由于一些不规范、不严密的招生行为存在,加之一些腐败行为的滋生,确实有人用花钱等方式以不够高的分数成功走进大学。正是这些“漏洞”为高招骗子提供了行骗空间。
又到一年高考录取时,希望广大考生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正确对待高考,不要因为望子成龙心切就上当受骗。通过正规途径填报志愿、查询录取情况,明辨高招骗子的一些骗人行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