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的镀金岁月
方圆律政 朱晶 来源:中国青年律师网
http://www.youthlawyer.com.cn/shownews.asp?newsid=2378
“我的知识已经老化了,执业六年,感觉目前的知识储备还是学校那会的。客户的法律需求层次在提高,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扩充进来,以后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告别了芝加哥的寒冷,厚厚的舷窗外,冬日暖阳将北京笼罩在一片明媚的阳光中。半年前当奥运会正如火如荼之时,张德荣、朱晓东等一行九名律师踏上了赴美求学之路。如今,拿下肯特法学院法学硕士(LL.M.)学位的他们陆续回国了。
但今年,谁“接任”他们去学习,还是个谜。
海外留学,挣脱瓶颈期的选择
时间倒转到2002年,中国刚入世不久,为增强北京律师的国际竞争力,北京市律师协会、北京大学法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肯特法学院共同签署了联合举办法律硕士培训项目。
七年间,共有48位律师得益于这一项目飞抵大洋彼岸,在芝加哥肯特法学院校园内真切感受英美法系法律文化的浸染与熏陶。
第一批抵达肯特法学院学习的律师中,刘春说自己的出国进修的愿望由来已久。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她,1994取得硕士学位后便进入了律师行业。这一年,还是入行新人的她就单独完成了各类委托代理协议十五个。两年后,她跟随康健律师创办了方元律师事务所,成为合伙人之一。
“我以为这条路会越来越宽,但2000年前后我感觉到吃力了。有心发展涉外业务,但后劲不足,前进的方向也开始变模糊。有种瓶颈处卡住的感觉。”
刘春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婚姻中有七年之痒这么一说,律师们的七年之痒来更早些,几乎在第五年的时候就感觉到痛了。
“入行五年什么业务都做,所谓的万金油律师。2003年那会再来一个案子到手上,刑事案件知道证据采纳的几率非常小,没希望;民事的就那几个步骤,没意思;非诉方面,能做的就那几件,涉外的也不干了,没劲。很长一段时间对工作提不起来兴致。”谭伟业,大学毕业后扎进了律师队伍,喜欢这份工作的理由是自在、有意思。可干了五年后,他一连说了好几个律师工作没意思。
“我的知识已经老化了,执业六年,感觉目前的知识储备还是学校那会的。客户的法律需求层次在提高,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扩充进来,以后的发展会受到限制。而且涉外业务,肯定是今后重要的增长点。”谭伟业说。
朱晓东律师,即使有北京大学民商法硕士这样的学历在手,仍希望能出国学习一段时间,体验英美法系的法学教育,找到执业新方向。
参与北京市律师协会组织的肯特法学院项目成为这些求新求变律师们的首选。除了这个选择,他们还可以手握一张来自海外其他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加上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担保责任书,再填一张申请表格,最高额为20万的无息助学贷款就将发放到他们手中。
2001年2月北京市律师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通过了《北京市律师协会出国培训助学金申请办法(试行)》,办法规定,法学学士以上学历、执业三年、无违法违纪记录的律师,提交申请表、证件复印件、律师事务所担保证明后,即可领到无息助学贷款;贷款在归国后三年内还清,律师不归国的,由提供担保的律师事务所负责偿还。
8年间,北京市律师协会一共向19名律师提供了269万助学贷款,目前已还款204万,没有出现一例借款后不归国现象。
但成就背后的形势却不容乐观。
“出国培训助学金的申请截止日期是每年的3月15日,可到目前为止,今年还没有一个人向协会提出申请。”2009年1月16日,北京市律师协会律师继续教育培训委员会秘书长张志冰对记者说。
说到今年尚无人申请的情形,张志冰摇了摇头说,这种情形还是第一次出现。那么,出国助学金为何遇此尴尬?
“遇冷”的出国助学金
北京市律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军介绍,设立助学金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北京律师的素质,培养高层次、专业化的律师。而且助学金的申请条件也不是很高。
如此低的门槛,今年却无人喝彩。
“不是不想申请,是申请不到呀!”说这话的是30岁的小敏。
小敏在北京一家规模不大的律师事务所已经工作了4年多,很想有机会继续深造,以开拓自己的业务领域。
去年元旦前,小敏偶然从一个同行那里得知律师协会有助学金以后,当时的兴奋程度不亚于当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我从小到大,学习都很拔尖。我当时甚至已经开始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过语言关,上网查资料,选国外的大学等等。”小敏说,当自己有了初步规划后,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所主任,“结果,当时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我们主任上网看完律师协会的那个办法后,连我想贷多少款都没问,就直接告诉我,律师事务所不可能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小敏说,“听完那话,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小敏这种情形并不少见。不少“家底不厚”的青年律师表示,干了几年以后发现,确实需要充电,但自己的经济实力又达不到。因为申请助学金的时候,律师协会要与申请人及律师事务所签订三方协议,如果所里不肯“伸手”,计划就只得搁浅。
对于为何不肯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律师事务所也有苦衷。小敏所在的那家所就很具有代表性。该所主任坦言,首先,本身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就不大,只有十多人,“底儿”不是很厚。如果律师不回国,担保就打水漂了;其次,按照律师协会的规定,出国学习后,律师要回律师协会下属的律师事务所工作5年,但并未规定回原所。如果律师回国后去了其他所,我们岂不是给别人做了嫁衣?再有,现在律师的流动很大,律师业的竞争也很激烈,几年后这家律师事务所还在不在都不好说,合伙人们达成一致给律师提供担保谈何容易?
相对而言,大所的情形会好一些。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大所”主任笑谈,对于律师而言,继续学习很重要,所里会支持青年律师出去深造,这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来说,应该是个双赢的结果才对。当然,如果真的遇到“逃兵”,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风险和回报是对应的,我们想得到回报,就要有风险意识。”
助学金知名度不高也是“遇冷”的一个因素。有许多律师、甚至律师事务所根本就不知道还有助学金这个项目。
对此,刘军说,出国培训助学金的相关情况在北京律师协会的网站有详尽介绍。此外在每一期新执业律师宣誓仪式上和实习律师培训课程中,都有协会各项工作的介绍。律师协会已经注意到了部分律师、律师事务所对助学金工作缺乏了解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律师事务所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到位。现在,协会的所有信息都挂在首都律师网,协会要求律师事务所每天要上网浏览这些信息,但实际上有相当数量的律师事务所做不到这一点。第二,虽然许多律师事务所都会把律师协会的相关信息打印出来,在所里的信息栏中公示。但有些律师由于业务繁忙,也许很长时间才回所一次,因此,会看不到这些信息。第三,律师事务所行政管理人员的流动性也很大,如果交接不好,也会产生“信息不全、断档”的情况。
实际上,与北京律师协会出国助学金“并驾齐驱”的还有周丽瑛奖学金。这是专门为申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丽斯法学院法学硕士(LL.M.)项目的优秀中国法律人设立的,以奖学金的形式支持和帮助中国优秀的法律人才赴美留学。
周丽瑛介绍说,“我们这个项目最大特点就是给你一笔钱去美国学法律,那边给我们一年一百万,最多的时候一百二十万,连续给了八年,2008是最后一年。这些钱每年分给十到二十人,每人一部分,不允许给全奖。申请人提交托福、雅思成绩,经过我们面试后有学习潜力的人就可以拿着钱去美国了。”
周丽瑛介绍说,全国各地来找她申请的律师非常多,受限于律师自身水平,以及美国那边要求倾向在校毕业生,近几年通过这个项目去海外的律师也不多。
深造的路不止出国一条
北京市律师协会宣传部主任杨孟涛分析,除上述原因外,律师不愿中断国内的业务也是助学金“遇冷”的一个因素。
就像《我要去桂林》那首歌里唱的一样,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又没时间。助学金虽然没在申请者的年龄上设定门槛,但实际上可以看出,这个助学金还是倾向于青年律师的。因为,执业多年的律师如果想出国深造,学费一般自己是可以负担的。而执业没几年的律师,手中的案源本来就不多,在这种时间如果再人为地中断一年,许多人很难下这个决心。
“做律师,干两年知识就不够用了,大家都是边学边干。有合适的留学机会,我们都愿意去,谁不知道留学的好处?外语强了,回国后涉外业务肯定会增加。”28岁的徐峰律师心里一直憧憬可以出国学习,不过目前他忧心的是自己的业务量,没达到年初制定的标准,能拿多少钱过年他很忧心。
“我就不打算出国,要放弃手里的业务,回来后还能再挣回来么?这有风险。而且学完了回国做非诉做涉外业务,现在这些业务都被几个大所垄断着,我来做能进入这个圈子抢到业务么,未知数太多了。”刚做律师三年的孙蓉考虑拒绝出国学习的理由很现实。
但律师深造的路并不止出国这一条。
刘军表示,“不少律师都说,学校里学的那点东西只够用两年的,同样,现在掌握的那点儿东西也只够用两年的,因此,不断地学习、深造对于执业律师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要把深造的形式局限于出国一种。”
这种观点获得了相当的认同。有人认为,要促进律师更大范围的培训和提高,必须依靠这个行业自身有更大的资助能力。他们的观点很明确:中国律师行业需要自己的资助基金。
我们自己的律师基金
“中国的新闻行业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奖学金、资助项目,为什么就不能推动律师行业设立类似的项目呢?”对新闻行业比较熟悉的律师王涛告诉记者。
他认为,应该借鉴财经杂志奖学金的做法,推动律师的培训。《财经》杂志奖学金至今已经举办十届,第十一届《财经》杂志奖学金项目也将于2009年3月举行。该项目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下属的北大国际MBA项目直接组织教学,《财经》杂志对这一项目进行全额资助。获取奖学金的编辑及记者将免费入学,并获得交通、食宿及书籍等补贴。
按照这一思路,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律师协会组织以及法学院校完全有能力为希望镀金的律师提供免费的培训。整个课程完成,并不需要太多的预算。收获则是,与《财经》杂志一样,这些提供免费培训的机构将在行业内获得良好的声誉,并为业内从业人员高度评价。
也有思路更为超前。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单个的优秀律师事务所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或者一次性捐助上百万元或者几百万元的资金,成立以律师事务所主任或者律师事务所名称冠名的律师基金会,制定长期的律师资助计划。
尽管过去律师事务所在内部培训的时候,也不曾停止地有过“为别人培养人才”的忧虑,但这种观点认为,律师从个人挣钱转向推动为整个国家的律师人才培养,这样的成就感并非金钱所能衡量。
岳成律师事务所在多所大学设立的奖学金被视为是这类资助的雏形。毕竟,并非所有受资助的大学生都会到岳成所工作。但这类资助仍然令岳成所收获了声誉。有律师就认为,这样的项目就可以将资助扩大到所有执业律师。
这种思路也被一些私下探讨的律师发挥。他们认为,如果单个律师事务所做不到的话,律师协会组织可以出面组织若干个优秀的律师事务所共同成立基金,共同监管和指导基金的使用。
他们甚至认为,可以吸收企业参与,通过国家免税等政策的支持,成立律师基金,而资助的对象也可以适当按照资助企业所处行业或者对法律的需求而定,比如房地产商可以发起资助房地产律师。
尽管仍未出现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资助的大型律师基金,但类似的公益性质资助已经开始,具有一定规模的大所和专业所,已经开始探索国内培训之路。
2009年1月15日,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与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广州大学联合召开“刑事辩护培训”项目启动大会。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青松介绍,这个项目面向国内有志于刑事辩护的律师,培训共四年,每月授课一次,由国内著名刑事辩护律师授课。前两年为基础刑事辩护技巧培训,后两年是提高班。
据悉,有关培训信息,将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发布,各地律师报名即可免费参加。首期培训定于今年2月底在北京举行。
张青松表示,这个公益性质的培训项目旨在提高国内刑辩律师的业务水平,因此,不设门槛,有这方面需求的律师均可参加。
组织者希望,这种公益性质的培训,能够成为受训者职业生涯中能够终身受益的“镀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