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牛钉子户”坚守孤楼的“创举”激起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也终于等到了当地政府的明确表态。重庆市市长王鸿举日前表示:“这个‘钉子户’在重庆存在长达两年多,本身就说明我们是一个法治政府”,“拆不拆,不是涉及到开发商的利益,而是涉及到老百姓的公共 利益”,“绝不迁就漫天要价、毫无道理的要求
。”(《新京报》3月27日) 自“最牛钉子户”成名于网络,已经引发了众多议论。在个人权利、社会法治观念渐入人心的今天,“钉子户”似已褪去贬损的色调,而被涂抹上捍卫个人权利、抵抗强力侵犯的新底色。“最牛钉子户”很容易被解读为伸张个人权利的一面旗帜———如同飘扬在孤楼顶端的旗帜一样。但是,仅就某个个案而言,不完备的信息永远是一道厚实的围墙,它始终阻碍着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除了当事人,我们恐怕难以了解“最牛钉子户”背后的所有事实真相。基于此,简单的是非判断难免是武断的、草率的。
在笔者看来,重庆市市长的表态未必能提供正确评判的标尺,但有助于我们看到更多的被遮蔽的事实———在我们眼前的不只是“最牛钉子户”同开发商之间的角力,在他们背后,还有许多利益相关的“沉默的大多数”。
“最牛钉子户”所坚守的片区是重庆市的老城区,该区域80%的房屋系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前修建,80%左右的建筑系危房,安全隐患严重。2004年8月,有关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联合对该片区实施改造。至2006年6月,该片区所涉及的281户拆迁户,除“最牛钉子户”外,均协议搬迁(《人民日报》3月27日)。那280户是“沉默的大多数”,那些与片区改造利益相关的居民是“沉默的大多数”。如果没有“最牛钉子户”的横空出世,他们的身影将始终被忽视;即使是“最牛钉子户”已经名满天下,他们仍然处于大众的视线之外。
在“最牛钉子户”与开发商的角力中,不确定的事情太多了:胜负不确定、真相不确定……但对于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现实是基本确定的—————他们的利益已经受损,且难以求偿。
假如这场拆迁是不公正的,这就意味着那些老老实实搬走的280户拆迁户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的利益遭到了不公正的侵害。即使“最牛钉子户”最终以特有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正当利益,这种难以复制的高成本维权方法显然无法帮助他们追回自己应得的利益。
即使这场拆迁是公正的,这场长达数年的对峙已经严重拖延了片区改造工程,那些本应享受旧城改造阳光雨露的市民毫无疑问是输家。即使法院最终用强力摧毁了“最牛钉子户”,那些逝去的时光也不会昔日重来,那些破损的利益也难以修复。
阅读了许多为“最牛钉子户”正名的文章,那些信仰法治的人们一直醉心于历史上的“钉子户”故事———比如法国国王拆不掉的磨坊、英国市长赶不走的老太太等等,但个人背后的社群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博弈的世界,没有力量强大的社群作为后盾,那些著名“钉子户”故事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而在重庆“最牛钉子户”的故事里,社群是“沉默的大多数”,这就决定了故事的结果:无论“钉子户”的命运如何,社群的、公共的利益受损都在劫难逃。
一个人的胜利背后是一个社群的失败,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结局。在法治精神慢慢浸透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最牛钉子户”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社群的觉醒恐怕是更为重要和紧迫的。“最牛钉子户”可遇不可求,“沉默的大多数”却是可以改变的。在开发商和某些地方权力部门的强势面前,急需一个聚沙成塔、凝聚成团的强大社群。(据《燕赵都市报》毛飞/文)
责任编辑:李渭川
来源: 华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