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出通知,决定从12月12日起,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十七大类药品。据称,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19%,预计民众每年的药费可省下近20亿元。riM在线律师 据介绍,一些常用药品零售价格水平明显下调,如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卡托普利(商品名:开博通,12.5mg*20片)价格从34元降到22.1元,降幅为35%;罗氏公司生产的头孢曲松(商品名:罗氏芬,1g注射剂)价格从93.8元降到65.7元,降幅为30%。riM在线律师 改体制还是管理价格?riM在线律师 据悉,为鼓励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质量,发改委2005年以前对特定企业、包括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药品实行优质优价,即单独定价。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根据有关药品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分期分批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riM在线律师 据《中国青年报》早前报道,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曾指出,药价反映的问题不单纯是价格,而是体制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如果体制顺了,市场充分竞争了,根本不需要政府管理价格。是现有的以药养医体制、医疗领域收入分配制度的扭曲,造成了药价的扭曲。riM在线律师 他表示,在当前这个阶段,调整药价的方法是在现行市场价格基础上逐步降价,以适应以药养医体制。边改体制,边完善补偿机制,边挤压价格空间。经过几年调整,逐步把市场已经形成的虚高价格空间挤出去。riM在线律师 降价对患者一定是好事?riM在线律师 另据《工人日报》报道,一位药品零售业内人士表示,十年来,药品先后进行了几十次价格调整,每次“限价令”颁布后,都有80%的限价药从医院、药店消失。原因是“限价令”让药店和医院无钱可赚,于是哪种药品被限价,就选择停售哪种药品。riM在线律师 而药厂为了重新占领“阵地”,开始给药品改头换面。一家知名药厂的工作人员透露说,药价控制是针对通用名(即药的主要成分)的,而不是商品名,因而单纯改变商品名不能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如果想让相同成分的药品提高价格,只有改变剂型,如把分散片改成缓释片,把片剂改成胶囊、颗粒、泡腾片等,以区别于被政府限制价格的产品。虽然剂型的改变需要国家药监部门审批,但从现实来看,审批通过的例子比比皆是。于是造成了“‘片剂’倒下了、同样成分的‘胶囊’‘颗粒’站起来”这种怪现象,目的就是逃避“限价令”,维持药品的高价格。riM在线律师 对药品“限价令”成为“逼死令”的无奈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徐秀玉表示,限价药品一次又一次低价“死去”,高价“活来”,在这个过程中,获利的是药企、药商和医疗机构的某些人,受损失的却是广大患者。riM在线律师 药品生产企业重公关、轻技术的非正常竞争、招投标环节的不透明、新药审批制度的漏洞三方面原因共同促成了限价药‘死去活来’的状况。”徐秀玉认为,要想治理这种现象,应当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建立药品补偿机制。一方面,政府建立补助制度,当药品出厂价与成本价出现差亏时,政府就给予药企一定补助;同时,培育一批能够生产供应基本药品的药企,在税收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保证低价药品市场供给的充足性和持久性。另一方面,新医改中最受关注的“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应尽快落实。riM在线律师 《北京晨报》20日的报道则指出,中国价格协会曾在2007年做过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廉价短缺药品价格调查。这次调查历时近大半年时间,汇总出短缺药品共计284种。之后,调查小组对这284种药的经销情况逐一核对,发现真正短缺的药只有20种左右,其中廉价药仅有3种。这个数字和人们对低价药短缺的普遍感受相差悬殊。riM在线律师 协会副秘书长赵振东称:“有些药医院没有,并不等于这药没生产,在市场上没有流通。”他解释,一些药是因为疾病变化和科技进步自然被淘汰掉了。一些药是由于某一地区发病率少因而没有被列入该地区的常备药。赵振东总结道,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从药品本身来说,生产技术水平限制、毒副作用大以及生产工艺特殊都会造成药品短缺。从社会因素来说,降价的确是导致某些药品消失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在药品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对药品价格调整滞后,对一些附加值相对较低的药品,企业无法消化增加的生产成本是造成廉价药品短缺的因素之一。riM在线律师 这份调查报告同时也指出,“以药养医”体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完善、药品储备制度不完善等都是造成廉价药短缺的重要因素。riM在线律师 |